第两百七十七章 宇宙(一)-《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1/3)页
这种宇宙与人类在大小上的反差触目惊心,这种反差其实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哲学上的启示,召唤着人类走出灰尘般的地球摇篮,去填补那巨大的空白,这种开拓和扩张不仅是文明的使命,更是生命的本质。
但是现在,人们显然没有感受到这种召唤, 他们仍沉浸在古典的宇宙图景中,在人类中心的幻觉里得过且过。
基础科学日益远离大众,有可能使人类躺在技术的安乐窝中再次进入蒙昧时代,社会急需第二次科学启蒙运动,这就使得《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这样的优秀的科学传播著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而且有一篇文章讲得很好,就是那本《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到佛学》。
因为什么呢?
因为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世界也许并不是真实的物质世界,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象!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因为物理学的困境也是有的, 比如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好奇的张望、聆听这个新奇的世界, 我们人类求知的欲望,原始的动力就起源于婴儿时期的好奇。现在,我们已经是成人了,思维也变得成熟理性,可是,对这个不再陌生的世界,我们又了解了多少呢?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交通、科技、资讯等空前发达,在火星上拍点照片,在太平洋底游弋一番,这些都已不在话下,我们似乎已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
然而,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即使是现在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疑惑也不会比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更少。
这个结论并不为过, 在微观领域,我们对粒子的行踪摸不着头脑,甚至对粒子到底是什么都莫衷一是,小于普朗克空间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光是一份一份传播?
在宏观领域,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仍然是个迷。在宇观领域,宇宙的尺度大得令人咂舌,光从这头到那头要走几百亿年的时间,现在较为统一的说法是这样尺度的宇宙是起源于一个没有体积的质点的大爆炸,时间、空间都是从那个起点开始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质点之前呢?
这时,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就会说,这个问题是不允许问的,因为在那个质点,所有的规律都失效了,所以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我们对科学的进展了解得越深入,我们乐观的情绪就会一点点消失。
因为,很多问题无法解答,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科技不够发达,手段不够先进造成的,而是在理论上,科学家们用自己编织的绳索缚住了手脚。
比如在质点处,所有的理论失效,这就意味着探索的终结。在微观粒子方面,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想要准确的知道粒子行踪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表明在表面有规律的世界里,其实本质上是根本无法捉摸的。
如果这些还不算什么的话,最致命的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数学也出了问题,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已经证明,一个具有公设的系统,必定是不完备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找一个终极的真理,绝对不能依靠逻辑和数学,因为如果使用逻辑和数学,则必定会有一些结论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
所有这些,对于还想企望科学家们解答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打击,难道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关于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吗?科学错了吗?如果错了,是错在哪儿了呢?作为一条好汉,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吧?
如果大家也有同样的想法,那么其实不妨把思绪重新缕缕,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症结。
因为探索真理有三条道路,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古希腊文明的基础之上。
说来奇怪,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左右,世界三大文明几乎同时开始发端,在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在思考水是世界本原的时候,印度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已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并开始讲经说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