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大中国史》
第(3/3)页
僧高(在水真腊西北)。
武令、迦乍、鸠密(这三国当与僧高相近,故《唐书》以其名连举)。
富那(和鸠密同入贡的)。
投和(自广州西南,海行百日乃至)。
堕和罗(在投和之西,亦名独和罗。南距盘盘。自广州行五月乃至)。昙陵陀洹(都是堕和罗的属国,昙陵在海州中。陀洹,又名耨沱洹,在环王西南海中,和堕和罗接)。
罗越(在海峡北岸)。
赡博(《唐书》说北距兢伽河。〈恒河〉当在今阿萨密附近)。堕婆登(在海岛上,在环王之南,东距诃陵)。
宝利佛逝(在海峡南岸)。
罗刹(在婆利之东,与婆利同俗)。
诛奈(在环王之南,泛交阯海,三月乃至)。
甘棠(《唐书》但说居大海南,无从知为何地)。
诸国的种族,大抵分为两种:一种裸跣、黑色、鬈发、垂耳的,是马来西亚种,仍有食人的风俗(参看第一篇第六章第五节)。一种深目高鼻的,是印度西亚种,宗教文化,都属印度一系。其和中国交通,从晋到唐,大概没有断绝。可惜历史上的记载,只有宋文帝、梁武帝、唐中叶以前,三个时代较详。欲知其详,可自取从《晋书》到《唐书》的《四裔传》参考。
当这时代,最可注意的,是中国曾经和西半球交通。按《南史》:
扶桑国。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国王为乙祁。贵人第一者为对卢,第二者为小对卢,第三者为纳咄沙……其衣色,随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黄,庚辛年白,壬癸年黑……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昏。昏礼:大抵与中国同。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设坐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经。嗣王立,三年不亲国事。
这一国政教风俗,虽和中国相类。然“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是新罗俗;贵人名对卢,是高句丽语,大抵是朝鲜半岛的人民移植的。文身国,在倭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扶桑在大汉东二万余里。明明是南北美洲。近人余杭章氏《法显发现西半球说》(见《章氏丛书·太炎文集》中)。据法显《佛国记》,说法显所漂流的耶婆提国,就是如今南美洲的耶科陁尔。法显不但发现西半球,而且还绕地球一周。然而《佛国记》说耶婆提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无足言。则法显以前,印度人已有到西半球的。《南史·扶桑传》又说其国“旧无佛法。宋大明二年罽宾国有比丘五人,游行其国,流通佛法经像,教令出家,其俗遂改”。可见朝鲜半岛的人到西半球,又在印度人以前了。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以上所述,要算是唐朝全盛的时候;如今便要经过一个中衰期了。这便是“武韦之乱”。
太宗以公元649年崩,高宗即位。高宗的初政,也是很清明的。所以史家说“永徽之治,媲美贞观”。然而从公元654年,纳太宗才人武氏为昭仪。明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谏诤都遭贬斥。从此以后,朝政渐乱。高宗有风眩的毛病,不能视事。件件事情,都叫武皇后干预,实权就渐入于武后之手。
高宗以公元683年崩,高宗的太子名忠,非武后所生,武后把他废掉,立了自己的儿子弘。弘卒,立了他的兄弟贤。又把贤废掉,立了他的兄弟显。这时候,显即位,是为中宗。明年,武后把他废掉,立了他的兄弟旦(睿宗)。迁中宗于房州(如今湖北的郧阳县,一说为房县)。公元690年,以旦为皇嗣,改姓武氏。自称则天皇帝,国号周。公元698年,还中宗于京师,立为太子。公元705年,武后有疾,宰相张柬之和崔元、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谋。运动宿卫将李多祚,举兵杀武后嬖臣张易之、张昌宗,奉中宗复位。然而中宗的皇后韦氏,又专起权来。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后侄儿子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三思因此出入宫掖。还有替武后掌文墨的上官婉儿,中宗立为婕妤,和韦后都同武三思交通。武氏的权势,又盛起来。张柬之等五人,反遭贬谪而死。中宗的太子重俊,不是韦后所生。韦后和武三思等,日夜谋摇动他。重俊又怕又气,举兵把武三思、武崇训杀掉。自己也给卫兵所杀。公元710年,韦后弑杀中宗,想要临朝称制,相王旦的儿子临淄王隆基,起兵讨诛韦后。奉相王即位,是为睿宗。然而这时候,政治上的空气,还不清明。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向来干预惯政治的。在政治上,还颇有实权。又想要谋危太子(睿宗立临淄王为太子,就是玄宗)。直到公元711年,才算把他安置于蒲州,而命太子监国。明年,把太平公主召还赐死。睿宗也传位于太子,是为玄宗。“武韦之乱”,到此才算告一结束。
武后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君临天下十五年。看似旷古未有之事。然而这时候,朝廷上并没有什么特殊势力,自然没有人去反抗她(唐朝的宗室,只有越王贞、琅邪王冲,想起兵反抗她。异姓之臣,只有徐敬业曾一起兵。都是并无凭借的人,自然不能成事)。这时候,政治界上的情形,却给她搅得稀乱。从越王贞、琅邪王冲起兵之后,她疑心唐朝的宗室,都要害她,就大杀唐宗室。从徐敬业起兵之后,更其“杯弓蛇影”。于是大开“告密”之门。任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滥用刑诛,贻累人民,实为不浅。又滥用爵禄,收拾人心,弄得政界上,全是一班“干进无耻”,喜欢兴风作浪的小人。中宗复位以后,直到睿宗禅位以前,政界上的空气,总不得清明,都是她一手造成的(颇像近时的袁世凯)。
既然一味注意对内,对外一方面,自然无暇顾及。于是突厥遗族骨咄禄(颉利的疏族),就强盛起来。骨咄禄死,弟默啜继之,复取漠北(回纥度碛,南徙甘凉间),恢复颉利时代的旧地。大举入攻河北,破州县数十。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也举兵背叛,攻破营、平二州,侵及冀州(参看第三篇第三章第二节)。朝廷发大兵数十万讨之,都不能定。还有吐蕃,当高宗时候,就破党项,灭吐谷浑;又取西域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武后时,总管王孝杰,虽然把四镇恢复,然而吐谷浑故地,毕竟为吐蕃所据,中宗时,又把河西九曲的地方,赏给吐蕃。而且许其筑桥于河,以通往来。于是河洮之间,被寇无虚日。
内政外交,当这个时代,都糟透了。玄宗出来了,总算是小小清明。玄宗任姚崇、宋璟为相。宋璟罢后,又任用韩休、张九龄,内政总算是整饬的。对外呢?突厥默啜死于公元743年,毗伽可汗立,用老臣暾欲谷的话,和中国讲和。毗伽死后,突厥内乱。公元744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出兵直抵其庭,把它灭掉。对于吐蕃,玄宗初年,就毁桥守河。吐蕃也请和好。后来兵衅复启,玄宗饬诸军进讨,到公元753年,就复取河西九曲之地。这要算唐朝国威最后的振起。到公元755年,安禄山反以后,情形就大变了。
唐世系图
第(3/3)页